達爾文的《物種起源》

達爾文的《物種起源》

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想必妳不陌生。這部進化論的奠基之作,還記得最要緊的幾件事嗎?

 

一,生物的分類。

二,微觀進化論。

三,宏觀進化論。

 

前兩者是根據觀察所做出的科學貢獻。在生物分類方面,也許不是每個人都同意,但生物有類別,而構造有簡單和複雜乃是事實。至於微觀進化,有些生物會因應環境而出現差異,這也是事實。在這種環境裏的蝴蝶比較素雅,在那種環境裏的蝴蝶華麗。物種之內,確實可以發展出不同的亞種。

 

但是宏觀進化呢?

 

宏觀進化論是在「物競天擇」和「適者生存」的指導原則下,指稱物種可以透過突變,由低等演化為高等、由簡單轉而複雜、由甲種變為乙種。換句話說,宏觀進化論是在微觀進化的基礎上,大膽假設生命不只可以在物種之內演化,還可以跨越物種而演化;而且這種演化是一種向上提升,因為只有向上提升的生物才能更適應環境,在競爭之中脫穎而出。

 

這些我想妳都知道,我們約略說說,不必多加解釋了。然而妳是否注意到我下的註腳:「大膽假設」?

 

是的。目前為止,宏觀進化論還只是一個大膽的假設,不是被印證的事實,更不等於真理。某些科學家認為某化石是猿猴和人的中間環節,但真要追究為什麼是中間型,又說不出個硬道理。其實同樣一個化石,你也可以認為那是絕種的猿猴。那麼本著科學的良心,我們怎能堅持人是猿猴變出來的呢?

 

我再說,一百多年來,科學家還沒有找到證據來支持宏觀進化的存在。不僅在現存生物中找不到中間型生物,在化石當中也找不到。細胞如何變成更複雜的生命,環環相扣,最後發展而為現今的大千世界,我們沒有發現。被印證的反而是:化石在某個時間點大量出現,好像是一場生命的大爆發以後,突然出現了萬萬千千的物種。

 

不僅如此,宏觀進化論抽離外力的主宰、調度和介入,以「物競天擇」和「適者生存」來解釋物種的突變演化。然而以眼睛來說,眼睛構造如此複雜,什麼樣的環境讓本來沒有眼睛的,一躍而變為有眼睛的呢?

 

眼睛就是眼睛,斷無演化出「有一點像眼睛」的中間型之必要,因為只是「有一點像」而「根本不是」,那個東西是沒有視覺作用的;既然沒有用,就不能成為物競天擇下的獲利者,更不說在機率極低的有益突變下,累積一次又一次突變的成果。

所以對於生命最好的解釋,就是生命是精心設計下的結果。事實上,眼睛遠比蛋白質來得複雜,而後者在實驗室中都得控制條件才能生成,又何況活生生的眼睛?教室裏出現一排整齊的椅子,我們都不會相信那是自行發展出來的,更不說從一片混沌之中偶然被雷擊中,發展出比椅子複雜不知多少倍的生物!

 

或許有人會引用史帝芬史匹伯的恐龍故事,說:「生命會自行尋找出路。」這話用於人生哲理上固然很有味道,但卻缺乏科學上的說服力。如果生命有尋找出路的性能,那個性能終究傳承自上一代的基因,所以一路追蹤上去,還是得面對誰賦予了始祖那個性能。

 

這就是為什麼在《物種起源》的最後一章中,達爾文並不否認造物主作為生命起源的「第一因」。如同約翰福音一章說的:「萬物是藉著祂成的;凡已成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祂成的。」又如啟示錄四章所說:「因為你創造了萬有,並且萬有是因你的旨意存在並被創造的。」



引用來源: [女孩的25個問題#3] 難道進化論錯了嗎? | 水深之處福音網站 https://www.luke54.org/view/28/3677.html#ixzz2dteazWDy 
水深之處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luke54.org 

主題: 達爾文的《物種起源》

沒有發現回應。

新回應

主題: 達爾文的《物種起源》

沒有發現回應。

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