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基督教論壇報)
轉載自:https://tw.myblog.yahoo.com/jw!EP.erVyLCRafwvvc1sg-/article?mid=136
近代天主教與基督教進行的「教會大合一運動」,推行得如火如荼。因為得到很多神學院的支持,和許多知名的牧者也表示贊成,使許多神的兒女感到無所適從。究竟「教會大合一運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不少贊成的傳道人說:一、自從1963-1967年『第二次梵蒂崗會議』舉行過之後,天主教實在已經改善了許多,我們不應再看他們為異端。二、從前的宗教改革運動,流過許多人的血,這是歷史的悲劇,我們基督徒應該靠著耶穌基督的愛心,合力使這些悲劇不要再重演才對。最好的方法,就是支持這「教會大合一運動」了。三、耶穌基督在約翰福音十七章的禱告中,豈不表示盼望教會將來要完全合而為一嗎?四、既然天主教也接納『使徒信經』,又相信『三位一體』的真理,天主教徒就是我們的弟兄了,何必斤斤計較呢?
主張合一的緣由
這些問題,我們會在下文解答。但是筆者要勸勉神的兒女們,千萬不要糊裡糊塗,非弄個清楚明白,不可隨便接納「教會大合一運動」。我們固然不應該太過隨便反對這個合一運動,也不應該隨便贊成。因為這不是 一兩 個人的得失問題,而是一千五百年來,基督教與天主教不斷爭辯,以致犧牲千萬人性命的大事;是關係其餘數十億靈魂得永生,或永遠滅亡的大事;是仇敵魔鬼傾巢而出,為要敵擋耶穌基督,而發動末世大迷惑的大事;是關係將來全世界可能因而導到世界末日的大事;是人類有史以來,從未有過如此重大的大事。
顧名思義,「教會大合一運動」是勸勉各宗派教會放下自己的不同意見,彼此聯合起來的合一運動。我們應該問:各宗派教會在其創會之時,為甚麼要堅持其不同點,而與天主教分開呢?現在他們又為了甚麼,認為必須重新聯合起來呢,放棄以前的分離主義呢?是因為他們發現,當初分開是不對嗎?還是因為他們和天主教現在都改變了,變得越來越能夠彼此相合呢?
他們分開的歷史過程又是怎樣的呢?主耶穌在約翰福音十七章著名的「大祭司式禱告」中,盼望教會要「在主裡合而為一」,究竟是指著甚麼而說呢?怎樣的合一才能夠符合神的心意呢?在聖經的預言中,這「教會大合一運動」將會在末世時代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呢?
從了解教會歷史開始
筆者認為,要思想「教會大合一運動」的問題,不能不先了解歷史的演變過程。原來主耶穌基督只創立一個教會。這教會雖然經歷過羅馬帝國二百多年的大逼迫,被殺的基督徒多達千千萬萬,卻仍然站立得住,沒有分裂,並且大大增長。甚至歷史學家指出,最後福音竟然「征服」了羅馬帝國。
這期間,教會為了教導一般信徒曉得怎樣分辨異端,製訂了一篇短短的認信文,名叫「使徒信經」,讓人人都可以拿念誦,作為最基本的裝備。因為那時,新約二十七卷正典雖然已經漸漸形成,卻不是人人都可以擁有和熟讀。教會認為,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要每一個信徒都背誦這篇簡短的「使徒信經」。因此,背誦「使徒信經」的作用,分明是要提醒每一個基督,小心異誤,不要與他們聯合。
後來羅馬皇帝康士坦歸化了基督教,不但給與基督徒信仰自由,更宣佈,如果不做基督徒,就不准做官。他又給與教會免稅的權利,並且從國庫中,支取大筆款項出來,建造大教堂,加速基督教發展成為「國教」。可是想不到,教會變成國教之後,就漸漸世俗化;教會有了信仰自由,反而不准別人有自由。
這時,更多異端興起,「使徒信經」所涵蓋的內容,不足應付。例如當時興起的「亞流異端」,主張耶穌基督的神性低於父神的神性。於是有一位執事,名叫亞他那修,根據聖經起來與亞流辯論。最後康士坦丁皇帝為了平息亞流異端,就在主後325年,召開第一次普世基督教大公會議,史稱「尼西亞會議」。這次會議的結果,「亞流派」被判為異端。在當時國教觀念底下,一切與國教不同的信仰,都要判為異端,而信奉異端的人都要被流放充軍。是為教會藉著國家政治勢力來逼害異己的開始。
尼西亞大會又將「使徒信經」修改成為「尼西亞信經」,使之可以涵蓋亞流異端。今天那些以為,天主教也贊成「使徒信經」,因此就認為可以與他們聯合,實在是頭腦簡單。其實那是主後300年之前最雛形的信經,連亞流異端也沒有包含在內。更不要說,可以應付之後一千七百多年,直至今天的眾多異端。
如果今天的「教會大合一運動」認為,不介意這千多年來任何異端,只要符合最基本的「使徒信經」就夠了。我們就不禁要問,為甚麼福音派還要稱為福音派,何不返回主後三百年的時代,不分甚麼宗派還好?為甚麼天主教還與回教、印度教、佛教、猶太教、喇嘛教……,這些不能接納「使徒信經」的宗教聯合呢?如果古老的「使徒信經」已經足夠,為甚麼今天的天主教還是那麼強調他們千多年來,在各個大公會議中所通過的信條、神學思想、和各種規條呢? ( Samuel 補充 :
宗教大合一_宗教領袖們 和天主教教宗 會面情況→收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eW9-Np2PtM&feature=relate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tJIwpqsRqM&feature=related
例如,主後375年的「康士坦丁堡會議」、主後425年的「以弗所會議」、主後450年的「迦克墩會議」……,以致主後1545-1563年著名的「天特會議」(以後詳細交待)…及近代1963-1967年的「第二次梵蒂崗會議」(以後詳細交待)等。這些會議分別製訂出越來越複雜的「信經」。後來因為「信經」加長到不方便背誦了,大公會議就改而製訂「要理問答」。後來又分「長要理問答」和「短要理問答」,並諸多「信條」、「法規」等。很明顯,由簡單的「使徒信經」演變成複雜的「要理問答」和「信條」,全是為了應付越來越複雜的異端問題。今天天主教從未表示放棄他們所製訂的「要理問答」和「信條」,何故我們要以最簡單的「使徒信經」作為接納他們的底線呢?我們又知道,基督教「福音派」之所以成立,目的就是為要與新神學派,和其他異端有分別。為甚麼我們這麼快就放棄我們原先的立場,以致接納一個甚麼宗教信仰都接納的天主教呢?這樣的接納算不算是糊塗到極呢?
早期的大公教會為了對付異端,而召開大公會議。想不到後來連大公教會自己也漸漸變成異端,因為他們接納了各種異教信仰,倡說煉獄、聖餐變質說、為死人做彌撒、向聖母禱告、拜聖人、拜聖物、拜圖像、燒香、念珠、苦行贖罪、聖禮功德觀念、將聖經上了鎖鏈……等。我們研究教會之所以變質,相信最早、和最主要的原因,是教會漸漸以為「嬰兒洗禮」能夠叫人得救。結果日子久了,整個歐洲每一個人都受了嬰兒洗禮,於是教會就不再需要傳福音,也不再需要追問每一個人是否重生得救。這樣,經過幾百年之後,教會裡幾乎沒有一個重生得救的,都變成假基督徒了。這些假基督徒後來又當起祭司、主教、大主教、紅衣主教、主教的主教……來。結果,大公教會就在主後590年,正式變成天主教。之後,天主教教會就陷入「一千年黑暗時期」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