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天主教與基督教之分別 回應徐錦堯神父《新答客問-答覆基督教朋友的質疑》

再論天主教與基督教之分別  回應徐錦堯神父《新答客問-答覆基督教朋友的質疑》

再論天主教與基督教之分別
回 應徐錦堯神父《新答客問-答覆基督教朋友的質疑》

引言
要為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竭力地爭 辯。
猶大書3b

徐錦堯神父針對在基督教內三位甚有名望的牧者對天主教的評價(註 解1) ,寫成了《新答客問-答覆基督教朋友的質疑》(徐錦堯編 著。新答客問-答覆基督教朋友的質疑,第三版。香港:香港教友總會,公教教研中心,1988, 1995。)。徐錦堯認為他們的做法乃是「有系統地攻擊天主教」,甚至提到,有人「惡意攻擊天主教」(註解2) 、「和天主教過不去」(註解3) ,因此要著書澄清誤會、解釋教理及自我反省,並藉此希望促進教會的合一(註解4)。

筆者同意,天主教和基督教之間存在著不少共通點, 包括:

一本聖經;
兩個聖約(新約、舊約);
三條信經(使徒信經、尼西信經及亞他那修信經);
四個議會(第一次尼西會議(AD325)、第一次君士坦丁 會議(AD381)、以弗所會議(AD431)和迦克墩會議(AD451));以及
五個世紀。(註解5)

兩教不同的地方大概就是徐氏列出來的那些,按數量計算並不多。可是,這些分歧是否不重要呢?這些分歧是否都是誤會呢?如果這些分歧並不重要,為甚麼兩教過 了五個世紀仍然無法復合?如果只是誤會,為甚麼在合一運動推展以來,還沒有宣告兩教合一(註解6)? 如果分歧是真實而重要的,數量的多寡試問代表甚麼?

徐氏認為,「有些基督教朋友喜歡強調ONLY這個字,他們有三個ONLY:即Scripture only(唯一聖經),grace only(唯一恩寵),faith only(唯一信心)」(註解7)。可是,這恐怕不是「有些」基督 徒的喜好,而是差不多所有更正教教會(註解8)最 基本的確信,即使是對天主教最友好的基督徒也不能放棄它們(註 解9)  。自宗教改革以降,有五個「唯獨」為更正教作出了定義,在此引用一份福音 派文件說明:

「唯獨聖經」(Sola Scriptura)是 我們信仰和生命的準則。「唯獨基督」(Sola Christo)完成了贖罪大 工。「唯獨恩典」(Sola gratia)使我們得稱為神的兒女。「唯獨信心」(Sola fide)使我們稱義。「榮耀唯獨歸神」(Soli Deo gloria)是我們崇拜和事奉的目標。  (註解10)

對天主教來說,聖經和聖傳、信心與行為、光榮天主並敬禮聖人,前後兩者缺一不可   (註解11)  。可是,基督教相信,聖傳、行為以及敬禮聖人,按照天主教的教導,正正危害到耶穌基督的獨一性,與保羅或彼得所理解的福音有 嚴重出入。因此,筆者相信徐氏所針對的三位牧者,只是忠於自宗教改革以來的傳統,為那「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竭力地爭辯」(猶3下),並非心存惡意。

以下,筆者會按著唯獨聖經唯獨信心與唯獨恩典唯獨基督三個主題,逐一提出基督教不能認同天主教的地方及所持理據。筆者採取的是福音派立場,並以梵蒂岡官方教義為對話對象。筆者並不否認,更 正教內對某些教義仍然存在分歧(例如水禮和聖餐禮),正如天主教內部亦存在著不少張力 (註解12) 。




唯獨聖經
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 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提摩太後書3:16-17

基督教強調唯獨聖經,意思不是說,不需要理性、不重視知識、不尊重傳統,而是以聖 經為上帝的直接啟示,在信仰上是充份和最終的權威,它有足夠的明晰性讓人認識福音,並且是自身最好的詮釋者。 (註解13)

我們不單只認為只有一個啟示的源頭 (註解14) ,並且認為沒有任何傳統或者會議配享有不會犯錯的絕對權威。教會所承繼的,只有聖經是上帝的無誤話語。

對天主教來說,

「聖傳與聖經彼此緊緊相連並相通,因為兩者都發自同一的神聖泉源,在某種情況下形成了同一事物,趨向同一目標」 (註解15) 。

聖傳跟聖經一樣都是無誤的權威,

「於是,教會受託傳遞及解釋啟示,『並不單從聖經取得一切有關啟示之事的確實性。因此,兩者都該以同等的熱忱和敬意去接受和尊重』」(註解16) 。

「聖經不是天主對祂的教會作出啟示的唯一神學泉源。聖經與聖傳並行,口述啟示與筆錄啟示並行。」(強調為筆者所加) (註解17)


至於訓導當局,乃是為天主的言語(聖傳及聖經)服務,傾聽它、守護它、解釋它 (註解18)。正如徐錦堯所說,這是

「因為聖經並不是一本自明的書,它必須被解釋」 (註解19)。

對天主教來說,聖經是「隱晦的」 (註解20)。

基督教相信聖經在得救的事情上是清晰的。正如保羅對提摩太的話:

「這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 (註解21)。

約翰也說過:

「你們從主所受的恩膏常存在你 們心裡,並不用人教訓你們,自有主的恩膏在凡事上教訓你們」 (註解22)。

所指的「恩膏」就是聖靈,這個耶穌早應許過:

「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他要引導你們明白一切的真理」 (註解23)。

我們相信,根據聖經的見證,聖靈能夠引導一個人認識基本的救恩真理 (註解24)。


連天主教也會承認,聖經內部是和諧而沒有矛盾的 (註解25)。相反,教會傳統中,不同的教父在不同的問題上往往意見不一 (註解26),為何作為無誤啟示的傳統會自相矛盾呢?況且,訓導當局並沒有列出判斷傳統真偽的標準,有時候它所援引的傳統反而是少數的意 見。 (註解27)



至於徐錦堯指出:

「聖經這本書其實是在傳承中誕生的」,

是由

「整個教會團體審訂或承認何者方為真正的聖經」 (註解28),

這在基督教看來並不準確。是上帝以默示決定甚麼是正典,教會只是發現上帝所決定的正典。
聖經非因放在正典名單中而變得有權威,而是因為教會已視它們為默示的才放進正典 裡。 (註解29)筆者感到,按照天主教所認為,聖經需要訓導當局的詮釋和審定,縱然 訓導當局樂意提供此服務,很難不說教會在執行上擁有超越聖經的權力。 (註解30)






 

唯獨信心/唯獨 恩典
唯有不做工的,只信稱罪人為義的神, 他的信就算為義。
羅馬書4:5
我們憑這旨意,靠耶穌基督,只一次獻 上他的身體,就得以成聖。
希伯來書10:10

對於基督教來說,成義是一種外在的法庭宣判(forensic) (註解31),跟成聖這種內在生命的融構清楚分開。對於我們來說,救恩是基督所完成和圓滿的,人所作的只有接過來,這就是信。然而,真實的信心卻是活的,能夠生出好行為。
因此,

基督教是信 心=稱義+行為;
天主教是信心+ (註解32)行為=得救 (註解33)。

對天主教來 說,行為是人該做的那一份 (註解34)。基督教並不認為信心可以沒有行為 (註解35),但達致得救只要信心,不要行為。


天主教反對唯信是十分清楚的,那宣告為 無誤的 (註解36)天特會議,便對唯信稱義作出了咒詛。如果有人認為自己「絲毫不需要憑自己意志的行動, 使自己作好預備和部署」,或者「毋須聖靈在他們心中傾注並駐 留恩典的慈愛」,單單靠著「對上帝憐憫的信任」,就可以稱義,而好行為「只是蒙恩稱義後的果子和記號,而不 會導致義的增長」,那麼,「讓他受到咒詛」。 (註解37)


天主教相信,在得救的事上,上帝的恩典 無疑重要,但那只是一種「最初的恩寵」 (註解38),一種行功績的「助佑」 (註解39)。信心是神的恩典,又是人的行為,或者,說它是

「人的理智和 意志與天主的恩寵合作」(註解40) ;

上帝白白賜 下它,人亦有可能失去它 (註解41)。


天主教認為人因為上帝的恩典可以與神在 救恩上合作 (註解42) ,基督教相信,正正是這種合作使救恩「可能失去」,貶低了神的大能,也否定了唯獨恩典(也就是唯有神憐 憫)。我們認為在救恩上,人是毫無貢獻的,因而保證了毫無可誇。




聖禮:生發恩典?

天主教對成義和聖禮的關係是這樣看的:

「聖神的恩寵 具有使我們成義的力量,就是洗淨我們的罪過,並傳送給我們『天主的正義,這正義是因信仰耶穌基督』,並藉著聖洗聖事而賜給的(羅3:22)」。 (註解43)

基督乃通過聖禮來拯救:

「我們的救主、大司祭基督,透過禮儀,在祂的教會內, 偕同教會並藉著教會,繼續救贖我們的工程。」(註 解44)因 此,聖禮於得救是必需的 (註解45)。



聖禮不僅是記號,它們本 身就

「同時蘊藏著 恩典及授予恩典」 (註解46),

恩典乃指 「成義的恩典」 (註解47)。聖禮產生恩典 (註解48)。 按照《天主教教理》:

這就是教會所肯定的意義:聖事因其本身而見效,事效性(ex opere operato: 依字面解釋,指由於行動已完成的事實),就是說,基於基督一次而永遠完成的救援工程而產生效果。(強調為原文所有) (註解49)

聖禮本身(註解50)是有效記號,因 為「聖禮是基督的行動」,它並不依賴施禮者 (註解51)。可是,看聖禮本身帶有能力,與異教的聖禮觀相像 (註解52) 。


天主教堅 持,

「新約聖事是 由基督建立的,共有七件,就是聖洗、堅振、感恩(聖體)、懺悔、病人傅油、聖秩以及婚姻」 (註解53) 。

只是,聖經 從沒有談到諸如堅振、懺悔、婚姻等是聖禮 (註解54) 。




聖餐:共同奉獻?

在七聖事中,感恩聖事(彌撒)遠高於其他的聖事,它是

「整個基督徒 生活的泉源與高峰」(註解55),

其他聖事乃 是

「導向這聖 事;因為至聖的感恩(聖體)聖事含有教會的全部屬神寶 藏,也就是基督自己,祂是我們的逾越」(註解 56)。

天主教相 信,在彌撒中,餅和杯的實體變成基督的身體和血 (註解57) ,雖然經驗上還是餅和杯,它們的實質已經發生了變化 (註解58) 。除了向天父感恩 (註解59),彌撒還是一次獻祭 (註解60) 。記念不僅是 「回憶往事」,還「使十字架的祭獻重現」 (註解61)。在彌撒中,

「同一基督身 在其中,以不流血方式自作犧牲。」

(註解62)而整個教會也連合在同一個奉獻之中 (註解63)。我們還該敬拜所獻上的餅酒,因為它們正是基督自 己(所以稱為聖禮) (註解64) 。


基督教認 為,敬拜聖體是偶像崇拜,因為那是以有形的被造之物作為上帝的形像 (註解65)。即使天主教解釋彌撒不是基督另一次的被釘,而是神秘地參與各各他的十字架(一次重現(re-present) (註解66)),那還是一 次獻祭的重演(re-enact),一次「在它內延續十字架的祭獻」,這就違背希伯來書10:10的話了,那裡說:

「我們憑這旨 意,靠耶穌基督,只一次獻上他的身體,就得以成聖」 (註解 67) 。

這一種過去 歷史的重現,「就像神秘宗教中禮儀的作用一樣」 (註解68) 。


徐錦堯認 為,

「你們拿著 吃,這是我的身體」

「你們都喝這 個,因為這是我立約的血」 (註解69),

很明顯是按 字面解 (註解70)。這是否真的那麼 明顯,我們還是要做一次實驗,讓指定樣本的受測試者聽這個故事,然後逐一聽他們怎樣反應。不過,這話是耶穌還在肉身時候講的,門徒無論如何都不會按字面理 解;若果餅就是耶穌的身體,那拿著餅(身體)的那隻還是耶穌的手嗎? (註解71) 固然耶穌是無處不在的,但筆者相信天主教也不會滿意以無處不在的在去理解餅酒中耶穌的臨在。


這種變質 臨在,如果是神蹟,也不是聖經的那種神蹟。神蹟是在經驗上叫人難以置信的,縱然這不保證人能生發信心。相反,餅酒在經驗上根本是平常的餅酒,奧秘純粹是相 信而生發的品評 (註解72)。


除了彌 撒,基督教也不能同意天主教對水禮和告解的看法。天主教認為水禮

「象徵並實現那由水和聖神的再生」(強調為筆者所加) (註解73) ,

基督教卻認 為,水禮只是聖靈重生的見證,重生只因信非因水。
至於天主教傳統的告解,不僅是與教會和好 (註解74)的意思,因為就算是出於愛上帝的上等痛悔,也不能 除掉大罪,而必須加上告解 (註解75)。可是聖經的話是:

「若有人犯罪,在父那裡我們有一位中保,就是那義者耶穌基督」(註解76) ;
「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 寶座前」 (註解77),

所有的罪不 論大小都能因為基督之名禱告懺悔得赦。

 

 

唯獨基督

因為他一次獻祭,便叫那得以成聖的人 永遠完全。
希伯來書10:14


基督教相信,耶穌基督完全了整個救恩,人不能貢獻甚麼,因為這工已經完成。我們並不反對與神相交的間接性 (註解78) ,因為我們是藉著基督來 認識上帝的,是耶穌基督把沒有人見過的上帝表明出來 (註解79) 。在救恩上,基督是唯一的中保,教 會是每一個基督徒組成的團契,各人直接連於元 首基督(註解80)。基督教認為,信徒和上帝之間,只有基督。




敬禮聖母?


天主教建立了一整套聖母學,其中的要點包括:

永久童貞(Perpetual Virginity) (註解81)、
始胎無染原罪(Immaculate Conception) (註解82)、
領報(Annunciation)、
神聖母性(Divine Motherhood) (註解83) 、
完全聖潔(Perfect Sanctity) (註解84)、
精神母性(Spiritual Motherhood)(註解 85)及
升天(Assumption) (註解86)等。

「天主之母」源於用來強調耶穌神性的字(theotokos) (註解87),並沒有天主教那種尊稱馬利亞的味道 (註解88)。馬利亞所受到的敬禮,雖然跟上帝當受的敬拜不同,但又遠超各樣天上地下的受造 (註解89)。天主教注意到「在神和人中間,只有 一位中保」 (註解90),不過馬利亞是信徒與基督聯合的促進者 (註解91),因著她的代禱,她被尊稱為女中保 (註解92)。


這一切的教義,連天主教自己也承認,缺乏聖經的支持。即使是馬利亞 的生平,聖經的記載與教會的重視並不成正比 (註解93)。他們能在創世記3:15的「原初福音」中看到「女人」指馬利亞,雖然他們承認武加大譯本與原文有出入 (註解94)。

他們亦注意到有一種「馬利亞主義」 (註解95),把焦點放在馬利亞身上多於基督身上,這亦顯示出「極高敬禮」(hyperdulia)和「敬拜」(latria)是何等難區分 (註解96)。


由於整個馬利亞學缺乏聖經支持,如果唯獨聖經才是聖經的聖經觀,天主教的馬利亞教義將會完全倒下。




唯一真教會?

教宗在職位上(ex cathedra)的宣告是無誤的 (註解97),主 教團只有整個並連於教宗才有無誤的權柄 (註解98)。事實上,這種權威和獨特的教會觀有 關。

對天主教來說,教會就是基督的延 續,基督奧秘的身體跟地上有形的組織的關係正如基督的道成肉身,是一個整體。真教會就是在彼得繼承者領導下的羅馬天主 教教會。 (註解99)

「教會是天主和人類經由基督而共融的有形標記」(註解100)。

教會是眾信徒的母親(註解101)。


天主教教會也是透過高舉馬利亞來高舉自己 (註解102),因為她象徵了教會的母性與童貞 (註解103)。因此,那篇開首提到的福音派文件 也有這樣的聲明:
 

福音派不會接受「羅馬是惟一真正教會」的聲稱,不會承認羅馬教會的最高教導機關在信仰問題上絕對無誤,也不同意通往羅 馬的道路就是合一的途徑。 (註解 104)



基督教一向重視合一,也重視關愛世人,兩者相輔相承。只是,我們不能越過上帝的真 理來合一,也不能在關愛的同時模糊了福音。作這一切,正是因為我們明白基督的命令就是愛,這也是我們蒙恩得救的明證 (註解105)。